论竟陵八友(3)
MandyOConnell 发布于 2017-12-26
中国古代文化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系统:一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北方文化系统;一是以老庄为代表的南方文化系统。在春秋战国时期,两大文化系统经过长时间的较量,逐渐从对立走向交融,最终孕育出了秦汉大一统文化。但是到了东汉末叶,随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南北文化又处于一种相对隔离的状态。公元280年...
阅读(146)评论(0)赞 (0)
MandyOConnell 发布于 2017-12-26
中国古代文化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系统:一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北方文化系统;一是以老庄为代表的南方文化系统。在春秋战国时期,两大文化系统经过长时间的较量,逐渐从对立走向交融,最终孕育出了秦汉大一统文化。但是到了东汉末叶,随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南北文化又处于一种相对隔离的状态。公元280年...
阅读(146)评论(0)赞 (0)
CarlosFgp5436190 发布于 2017-12-25
七子之中,特别的是孔融,他专喜和曹操捣乱。曹丕《典论》里有论孔融的,因此他也被拉进“建安七子”一块儿去。其实不对,很两样的。不过在当时,他的名声可非常之大。孔融作文,喜用讥嘲的笔调,曹丕很不满意他。孔融的文章现在传的也很少,就他所有的看起来,我们可以瞧出他并不大对别人讥讽,只对曹...
阅读(130)评论(0)赞 (0)
CaseyHardaway6 发布于 2017-12-25
阮籍作文章和诗都很好,他的诗文虽然也慷慨激昂,但许多意思都是隐而不显的。宋的颜延之已经说不大能懂,我们现在自然更很难看得懂他的诗了。他诗里也说神仙,但他其实是不相信的。嵇康的论文,比阮籍更好,思想新颖,往往与古时旧说反对。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嵇康做的《难自然好学论》...
阅读(133)评论(0)赞 (0)
HarlanX25334989 发布于 2017-04-01
见证坚持学习国学经典的奇迹——智力发育不全孩子妈妈倾情分享孩子:翱翔(化名),4岁,生下来只有三斤七两,脐带绕颈四周,有些窒息,或多或少对大脑有些损伤,后期的成长过程非常的慢,八个月才会坐,两岁了才会走,直到现在孩子说话还不是特别的清楚,
阅读(161)评论(0)赞 (0)
Mike38K374 发布于 2017-04-01
东晋南朝文学,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门阀士族文学。将近三百年间,以南北士族为主体的文人集团,自始至终左右着江左文学的嬗变。南齐永明年间,以文惠太子萧长懋、竟陵王萧子良为核心,以竞陵八友沈约、谢I、王融、任P、范云、萧衍、萧琛、陆为中坚的文人集团,秉承前代的遗风余绪而登上历史舞台。他...
阅读(214)评论(0)赞 (0)
dodo 发布于 2017-04-01
永明七年,应竟陵王教,沈约等作《高松赋》,特以“邹枚之客”自喻,又把萧子良比作梁孝王,比较含蓄地点出了拥戴萧子良,他们自己既是文士,同时又兼为谋士的双重含义。天下承平,他们是文士,积极从事文化活动;一旦有变,他们马上就能以谋士身分出现。最典型的事例可以举竟陵八友所参与的两次夺权斗...
阅读(173)评论(0)赞 (0)
ChasLewcexkdeqkj 发布于 2017-04-01
摘 要:谢灵运的山水诗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山水诗研究的重要对象。他的山水诗艺术成就表现为四点:声色的描绘、拟人的修辞、多而熟练的化用古代典籍中的语言、写景过程中主客观之间的自然转移及整体上的交融。 谢灵运的...
阅读(191)评论(0)赞 (0)
KelleSjz43933456 发布于 2017-03-31
从小学习国学经典的女孩如今被美国4所名牌大学录取,从小学习国学经典的孩子出路何在?
阅读(174)评论(0)赞 (0)
MaiFSJhcje 发布于 2017-03-31
[摘 要]陶渊明在《桃花源诗并序》中构建的“桃源理想”,是他社会理想的集中体现。这一理想的 形成反映了陶渊明独特的人生观、独立的人格、鲜明的爱憎、高尚的情志、执着的精神,其精神理想不乏 给后人以启迪. [关键词]...
阅读(175)评论(0)赞 (0)
JudsonA2537 发布于 2017-03-31
【内容提要】 魏晋玄学思潮激荡下的言意之辨,对当时与后世的辞赋创作以及创作意识,产生了若干影响。辞赋创作活动中的思想史资源,不仅表现在对言意之辨的重要论题作文学化的阐述,而且还反映在赋家经由文体实践而激发出的对言意关系的灵思妙悟。庾...
阅读(147)评论(0)赞 (0)
LeonardBoldt555 发布于 2017-03-31
作者的这种心情,正反映了他对黑暗官场的憎恶 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归田之初,生活尚可,“方宅 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满堂 前”。[2](P327)他以酒遣怀,以菊为伴。他现存的120 余首诗很多是作于归隐以后,并以隐居躬耕生活&n...
阅读(163)评论(0)赞 (0)
EarleneTruesdale 发布于 2017-03-31
二 “有意无意之间” 在魏晋时代,作为辞赋创作受玄学清谈影响的一个重要现象,是玄学清谈中有特征的事物成为作品题材来源,如成公绥《啸赋》、庾病兑飧场贰⑿簧小短父场罚ú芯洌┑龋借以表达玄思境界 12 。作为...
阅读(152)评论(0)赞 (0)
CarnrikeOhrt428 发布于 2017-03-31
从小读绘本和从小读国学经典长大的孩子有什么不同?我家两个宝贝都上学了,老大上高一,住宿了。老二上小一了。
阅读(175)评论(0)赞 (0)
NOTForestgyx 发布于 2017-03-31
摘要:曹丕《典论・论文》是魏晋时期文艺理论的发轫之作,也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文章学专论的开山鼻祖。曹丕“文气说”是文学创作“才性论”批评的核心命题。自曹丕首揭“文气说”伊始,中国文学界无论是评诗论文或是探讨创作和鉴赏的一般规律皆是从“文气”着眼。故而古代文论纷繁复杂的理论范畴实...
阅读(177)评论(0)赞 (0)
ShaunBlanchette 发布于 2017-03-31
国学教育是“人的养成”教育。近年来,在我市教育系统,对《道德经》等传统文化经典的学习蔚然成风。
阅读(162)评论(0)赞 (0)
GeorgianaJephcot 发布于 2017-03-31
《典论・论文》开篇即云:“文人相轻,自古而然”。究其根源,曹丕叹日:“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认为作家相轻并非批评者言不由衷、爱慕虚荣。究其内在渊源是自身禀气的不同造成了个性气质的差异且确认自己是最完善的谏议。刘邵《人物志・体别》则认为:“夫...
阅读(141)评论(0)赞 (0)
BobbieL29k 发布于 2017-03-31
三 “言旷无隘”与“言含余意” 魏晋玄学思潮激荡下的言意之辨,对当时与后世的辞赋创作及其创作意识上的反思,其影响不可轻忽。 首先,从创作上看,由于言意之辨的玄学成果的激发,辞...
阅读(175)评论(0)赞 (0)
Una5443bbvahcu 发布于 2017-03-31
刘勰在其融贯周密的文论体系中,对玄学言意观精华的吸收就更为内在化了。关于辞赋的文体特征,刘勰定义为:“赋者,铺也,铺采の模体物写志也。”可以说是一种擅长于语言或文采表现的体裁,对此刘勰更表述为:“抑滞必扬,言旷无隘。” (《文心雕龙・诠赋》) “言旷无隘”的提...
阅读(148)评论(0)赞 (0)
MilesIQYyahyt 发布于 2017-03-31
一段对话,鲜明地表现了三个人的不同性格,谢灵运之所以肯定潘、陆,正因为他自己也是以才华作为邀竞的资本的: 灵运为性褊急,多愆礼度,朝廷唯以文义处之,不以应实相许。自谓才能宜参机要,既不见知,常怀愤愤。庐陵王义真少好文籍,与灵运情款异...
阅读(147)评论(0)赞 (0)
JeromeTravis966 发布于 2017-03-31
今日下午,金沙讲坛“道不远人——南怀瑾和他的著述”主题讲座在四川师范大学举行。主讲嘉宾南国熙是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幼子,他生于中国台湾,自幼赴美,毕业于著名的美国西点军校。这次讲座,他梳理了南怀瑾先生一生的行迹,讲述了儿子、学生眼中的南怀瑾。1937年七七事变后,年近20岁的...
阅读(165)评论(0)赞 (0)